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福建新闻

十余位福建省领导参与协商,这场会讨论了啥?

时间:2025-08-20 10:06:17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学科设置“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科技供给“跟不上”产业发展;只顾“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科研有时止于提交论文、评上职称,“宁可把技术锁柜子,也不愿变现为金子”;个别校企合作项目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揭牌仪式”阶段……近日,福建省政协召开“推动校地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滕佳材,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苗延红,以及多位省政协副主席等十余位省领导参与。

协商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协商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福建为何如此重视这场协商会?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制造业“隐形冠军”颇多,但在创新综合能力和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上,福建的“江湖地位”还没跟上。

数月前,福建省委研究将这一课题作为今年省政协专题协商课题。“福建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将深化校地协同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抓手,统筹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兴省、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滕佳材在会上如是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这场专题协商会探讨了什么?

首先是找问题。

会上几位政协委员提到了福建在校地融合中的一些现象:只顾“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科研有时止于提交论文、评上职称,“宁可把技术锁柜子,也不愿变现为金子”;早已被行业淘汰多年的Flash课程仍躺在一些大学的课表;个别校企合作项目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揭牌仪式”阶段……

学科设置“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科技供给“跟不上”产业发展,暴露出产、学、研、用上的“错位”。

具体来说,福建占经济主力的民营企业以传统领域为主。但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高新企业技术“质变”,都需要科研力量“加持”。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一些高校“不接地气”的科研成果让企业“兴致缺缺”,“墙内”开的花不香,企业转头向“墙外”讨花香。从技术购买数据看,福建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总体不高,向省外购买技术的花费比卖出的更多。

即便研发与生产“对上谱”,在“从1到100”的落地环节也可能出现,实验室“最优解”在车间“失灵”的情况。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的不足拉长了成果落地的等待时间,用才留才、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也有待加强。

“百舸争流”中,福建能否“逆袭”?

提高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深度“绑定”高校与企业研发,让校企“劲往一处使”;让人才真正“流动”起来……协商会上,多位委员、高校学者、企业家结合工作实际和研究领域建言献策。

记者注意到,搭建中试平台、推广“产业导师”“科技副总”、用人机制革新打破“体制”壁垒等建议被多次提及。

翔安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刘凡瞄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面向高校开放共享的中试服务平台,以及覆盖关键技术验证、工程化开发和市场化评估的全链条验证平台。

“要让老师们也投身到产业一线,锻炼真本领、学会新技能。”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鲍红丽提出,让工科专业教师每5年开展企业实践不少于1年,推动企业技术骨干带课题入驻高校实验室。

福建省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建议,实施“产业教授”计划,由企业技术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研发项目,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建议,创新联动机制,构建“省—市—区—校”四级联动体系,避免因高校、地方人事变动导致合作断档,“人走茶凉”。

福建多部门现场回应

涉及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专业建议,得到福建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福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的现场回应。公众关注的“编制池”、驻校挂职、“关停并转”学科专业、考核评价优化等工作已有不同程度进展。

例如,去年在中组部支持下,宁德时代、福州大学纳入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单位,获专项研究生指标。“产业导师”“科技副总”选派工作正在谋划推进中。福建省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会将“编制池”用于保障高层次人才和技术研发骨干,支持高校与创新实验室、企业等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合作,探索“双聘双跨”模式。

福建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高校在建好用好现有170多个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继续拓展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科技小院等,每年推动校校、校所、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1000人次以上。同时,“关停并转”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到2027年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布点占比预计达到55%左右。

苗延红在协商会上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委员建议,推动协商成果及时转化。她指出——

要优化高校学科设置、重点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推动科创平台共建共享,加快与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对接机制。

要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推动福建省校地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张朝阳任南平市统战部部长(附简历)
十余位福建省领导参与协商,这场会讨论了啥?
厦门港再添“金砖航线” 总数增至24条
厦门港至印尼直达航线投入运营
“参”到要点上  “议”到关键处
周祖翼赴三明永安市、沙县区、尤溪县调研
台风“杨柳”将给福建带来风雨影响
香港宁德籍青年学子返乡“寻根”
(侨乡新貌)侨乡石狮启动全球男装品牌运营中心
赵龙围绕“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主题在福州开展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