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 营销推广

《圆桌派》:深度与内涵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时间:2023-09-14 15:00:46  来源:闽商界  作者:闽商界  点击:

摘要:在真人秀、快餐综艺泛滥的今天,“跟风”、“同质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很容易导致观众疲劳。 《圆桌会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节目的出现,为综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些综艺节目创新文化呈现形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与年轻群体的隔阂,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本文将以《圆桌学堂》为例,从节目理念、演讲形式、选题与内容创新、现场设计等方面来分析新传播生态下节目的策划与创新,以期为国内综艺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指导。 一些参考和想法。

关键词:文化类网络综艺; 圆桌派; 创新; 仪式感

CLC 分类号:G206 文件识别代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2019) 09-0000-03

《2018年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从2017年的197个大幅增长到2018年的385个。网络综艺的产量近乎疯狂,市场规模不断攀升,成为重要的节目来源。网络文学艺术的一部分。 然而,尽管繁荣,网络综艺市场同质化竞争依然严重。 单纯的快餐式娱乐综艺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当下“娱乐过度”、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下,大众真正需要的是打开独立思考阀门的精神食粮。 于是,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综艺开始兴起并流行。

1、文化类网络综艺概况

网络综艺节目是指以电视综艺节目形式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平台的节目形式。 本质上,它仍然是综艺节目的形式和风格,但它采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全媒体进行传播,深刻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互联网时代观众的需求。 文化网络综艺是以传播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殊节目形式。 文化网络综艺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和方式融入文化元素,始终希望以更年轻化、更轻松、更有趣的传播方式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努力不断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

2、文化网络综艺《圆桌聚会》分析

(一)节目理念新颖、创新,雅俗共赏。

《圆桌会议》于 2016 年 10 月首播,现已播出第四季。 凭借优质的内容,《圆桌》的口碑稳步提升,第三季也在豆瓣获得了9.2的高分。 凭借过硬的制作水准和优质的内容,受到广泛好评,成为不少网友心目中的新餐节目。 《圆桌》是知名媒体人、文化名人窦文涛与优酷合作打造的一档全新“热闹”聊天真人秀节目。 延续了窦文涛一贯的主持风格,话题多元、内容丰富,并扎根互联网平台,嘉宾络绎不绝,开启了全新的“对话+互动”节目模式。

“圆桌派”因圆桌而得名,学校为π,源于圆,生生不息。 节目旨在体现圆桌旁每个人的平等,还原生活中海阔天空中围绕圆桌进行的精彩聊天。 在欢声笑语和交谈中,彼此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每期都设定一个引发思考、交流价值观和观点的主题。 节目中,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社会阅历丰富的各界嘉宾纷纷抛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们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以聊天的形式传播文化。 无论是雅人还是大众,都如此欣赏,让精英接触到大众,让大众接近精英。

与传统脱口秀不同的是,《圆桌》的对话路径是非线性的,没有刻意凸显主持人的话语权。 嘉宾们的独特见解和个人风格通过对话展现出来,使节目生动而广泛,信息量和知识性充足。 节目并不关心意见是否针锋相对,而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相对轻松、平和,让观众通过虚拟参与聊天来获取知识、享受身心。 《圆桌》为快节奏生活中焦虑的大众提供了心灵的休憩。

(2)嘉宾主持人配合完美,思想碰撞。

主持人是综艺节目的门面,也是脱口秀节目的核心。 尤其是作为一档文化类网络综艺,对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窦文涛可以说是《圆桌派》的灵魂人物。 他幽默的主持风格、独特的见解、广博的知识和高商数让嘉宾和观众倍感舒畅。 他的聊天轻松有趣,能够准确掌握全局。 场地。 由于播出平台是优酷这个网络平台,语言环境相对开放,所以主持的禁忌相对较少。 节目中,窦文涛能够用更加成人化、社交化的主持方式,呈现出与老朋友聊天的感觉,充满人情味。 聊天时,他总是兴高采烈地在那里倒茶,挑话题,给客人传递话题。 在选择不同的话题时,窦文涛一定会提前做好功课,熟悉话题的相关内容。 不需要特别复杂,但应该广泛,这样他才能在节目中说得更多。 此外,主持人还需要了解现场嘉宾的知识背景和个人风格,并能够在交谈过程中就每位嘉宾的专业领域提出适当的问题。 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运用正确有效的反馈机制,往往可以调动嘉宾发言的积极性,从而优化节目效果。 在《圆桌派》中,窦文涛经常使用情态助词“呃”,用两种声调和搭配的表达方式表达“就这样”或“恍然大悟”的意思,给嘉宾有效的反馈和鼓励。

《圆桌聚会》的特别之处在于,聊天中的意见非常包容。 该计划以“人”为中心。 主人“削弱”自己的形象,与客人平起平坐。 他引导谈话,让客人展现个人形象和特色; 辅以“秀”,谈话轻松、不做作。 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经常自嘲,用幽默的语言更好地融合精英文化和流行文化,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达到高雅与大众欣赏的兼具。

《圆桌派对》告别了明星为主的嘉宾阵容,多选择各领域的精英和专业人士。 比如节目常客马伟,是著名的收藏家、古董鉴赏家,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杂人。 节目中,他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为观众带来了诸多亮点和知识点。 青年作家蒋方舟也是《圆桌派》的常客。 她有着深厚的写作功底和文学素养,有时还会通过自嘲来展现自己的可爱。 同时,她也是节目中年轻一代的代表。 她从年轻人的角度看问题。 新时代的词汇经常出现在她的观点中,促进思想的碰撞。 深受观众好评的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常常充满有用的信息和独特的见解。 在第三季第三期的渣男话题分析中,李玫瑾教授从专业犯罪心理学、性别文化等角度,结合真实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她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节目的话题深度。 解释。 当然,《圆桌派对》的嘉宾阵容并不是固定的,不乏风格独特、具有个人魅力的嘉宾。 节目会根据选题、嘉宾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和匹配嘉宾。 还将不定期邀请来自音乐界、影视界、艺术界等领域的跨界嘉宾,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解读,带来更加精彩的“思想盛宴”。

(三)节目题材广泛,注重内容质量

《圆桌聚会》中,聊天内容丰富多样、包罗万象,但又始终贴近大众生活,抓住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 《圆桌》前三季,都有最热门的社会话题。 比如第三季就有“人物:粉丝时代这个人物属于谁?”、“界限:社交时代有男女之分吗?”、“渣男:如何区分”等讨论。渣男一眼就认出来”,还有“佛系”、“烂片”等话题。 热点话题有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思考,增强参与感,更具传播意义和价值。 《圆桌学堂》的话题焦点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分享。 它用理性、多元化、深入的解读,有效地帮助知识分子在网络上和生活中交流对话材料和知识,使各方的这种官方信息和民间话语找到了互补的表达出口,各方碰撞,碰撞出智慧。

面对从来不缺节目的网络市场,用户尊重和喜爱的永远是优质且有意义的内容。 在盛行的注意力经济下,高质量的内容始终是增强用户粘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圆桌》节目有深度、有内涵。 话题的讨论突破了词语本身的限制。 它融合了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解读视角通常聚焦于平民。 每期节目都会从热点社会事件中汲取灵感,将嘉宾的专业知识与平民化的解读视角相结合,大大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如第三季第三期的话题是“渣男”,聊天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 江歌案中的陈世峰和上海杀妻藏身案中的朱晓东分析了渣男的典型例子。 从犯罪心理、教育、性别文化等方面进行发散性思维,打破日常对渣男的有限认识和传统思维习惯,不断寻求嘉宾和观众固有认知的突破。 节目中,对话内容看似松散,但每个对话背后都有一个结构,每个结构之间的逻辑又紧密相连,使得节目内容“形散不散”。 对话从小处看大局,从个体看整体,探讨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人类伦理和社会关系,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获得大量的知识,学会使用这些知识来尝试解释和理解生活。

(四)人文元素贯穿全过程,增强聊天仪式感

植根于互联网时代的《圆桌》比同样由窦文涛主持的《强强三人行》更注重聊天的仪式感,加强仪式空间的构建。 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围坐在圆桌旁聊天。 圆桌有圆的意思,完美呼应了节目名称中的“圆桌”。 另一方面,Pi 是 π 的同音字。 看似意思很明确,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 正如每次谈话都围绕一个话题,嘉宾们各抒己见,但节目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是非判断,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场景的设计体现了节目的主题及其独特的魅力。

除了一张圆桌和几把椅子外,秀场还摆放了一些木质书柜、茶具、香炉、精美小吃等,让秀场呈现出简约的感觉,营造出茶会的味道。 观众们似乎也沉浸在场景中,回想起与老朋友喝茶聊天的场景。 “讲故事的艺术得益于听故事氛围的营造。” 这样的场景设计让嘉宾和观众都进入了一个舒适区,让嘉宾摆脱了包袱,也缓解了观众的焦虑。

此外,每次演讲开始前,主人都会为客人烧香、泡茶。 伴随着欢快的吉他演奏,节目镜头在场景布置上展现出细致优美的细节,营造出独特的美感。 在喧嚣的时代,《圆桌》创造了泛娱乐时代宝贵的“精神食粮”。 它选择将聊天场景设置在优雅、宁静的文化氛围中,让观众沉浸其中,静静思考。 观众处于参与或旁观的状态,可以同意,也可以批评。 他们不断地从聊天中受到启发并发展自己的思维。

三、结论

在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各种内容应接不暇。 《圆桌派》探索垂直小众审美情趣,突破传统脱口秀瓶颈,邀请精英以聊天的形式表达观点、传播文化,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于一体,提供寓教于乐的节目。 该方法赢得了广泛好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圆桌》的成功无疑对文化网络综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网络综艺浪潮中的一股新鲜空气,《圆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

[1] 张静.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仪式化表达——以优酷视频《圆桌聚会》为例[J]. 青年记者,2017(32):79-80。

[2] 沉瑞飞. 脱口秀《圆桌聚会》的对话结构[J]. 青年记者,2017(18):72-73。

[3] 盛道礼,张骞。 网络脱口秀《圆桌聚会》中的“现实”、“人”与“秀”[J]. 西部广播电视,2017(12):99-100。

[4]王新英. 文化网络综艺节目《圆桌派》的传播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吴宜春. 传播视角下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的成功[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5):25-26。

[6] 袁丽红. 从口头文化视角分析“圆桌学校”计划成功的原因[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24):90-91。

[7] 黄翔宇. 从《圆桌会议》看电视节目策划的魅力[J]. 媒体论坛,2018,1(14):84-85。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冰城台北,加入冰爽时光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