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八成以上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 内蒙古出了哪些实招?

时间:2020-11-02 12:08:27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近年内蒙古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每年八成以上的秸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与此同时,内蒙古同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地膜、畜禽粪污的回收和利用。   2020年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新闻发布会也对此进行了说明。相关负责人指出,农业源种植业秸秆产生量为3674.58万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3175.25万吨,秸秆利用量2601.53万吨。
   数据统计,2019年内蒙古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91%,地膜回收利用率为72%;截至2020年6月,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6.0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5.86%。
   按照计划,力争到年底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5%和80%。为完成各项目标,内蒙古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做足了准备。
   在资金方面,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11432万元支持内蒙古秸秆资源量较大的6个盟市12个旗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主要以内蒙古玉米主产旗县(区)为主,兼顾水稻主产区。
   在此推动下,内蒙古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其中表示以提高利用率为目标,全面推进秸秆转化利用;同时,完善扶持政策,拓宽利用渠道,创新工作方法,健全政府、企业与农牧民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取得大飞跃。
   除此之外,内蒙古还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处理攻坚方案》、联合七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等,以此来降低农业废弃物等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科学治理综合利用。
   在技术方面上,近年内蒙古按照农用优先、就地就近的原则,推动形成了秸秆收、储、运、用的利用模式 ,并推广了无膜浅埋滴灌、地膜二次利用等技术。
   据介绍,内蒙古目前开展的秸秆利用主要包括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肥料化等方式,即引导农民进行深翻还田,将秸秆粉碎深翻,增肥保墒,提升地力;与生物质热电公司签订协议,将秸秆用作发电燃料;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加菌堆积发酵有机肥技术。
   以秸秆全量还田为例,达拉特旗为此还制定了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标准进行指导。其中要求秸秆还田作业时将残留在地表的玉米秸秆全部粉碎,秸秆长度小于10厘米,采用深耕机械将秸秆全部翻入耕层30-40厘米处,并选择开展了大量的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示范项目。
   众所周知,秸秆焚烧会产生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在空气扩散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会对大气造成直接污染。意识到这一点,在污染防治的大力推动下,除内蒙古外,还有很多地方开启了这一行动,目前也在有序推进中,这也为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nbsp;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