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重塑“里子”背后逐渐显现的万亿管网,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时间:2020-07-14 16:34:31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在“长江流域平均降雨近60年同期最多”、“气象台再次发布暴雨预警”话题热度持续发酵下,城市管网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目前又正处于污水处理产业新的变革期,排水、污水管网产业借助管网一体化模式,以实现“提质增效”的难度正在加大。
   城市“里子”成了“硬骨头”?
   “盯”着长江流域的雨下个不停。
   据人民日报7月14日报道,在过去的近一个半月时间里,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有33条超历史。南方汛情着实严峻的同时,往年被调侃的城市“看海”模式相对低调了许多。
   在这背后,是近年来不断崛起的“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海绵城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5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曾提出如是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更加聚焦城市地下的、看不见的排水管网修复、治理。
   然而被视作水处理系统各项功能得以实现保障的管网,现在却成了“难啃的硬骨头”。相比看得见的高楼大厦,埋在地下的排水管网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里子”。单纯以三年一遇和十年一遇的管道标准来看,二者的建设成本相差不到一倍,现在新建地区基本上以三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设计。根据住建部提供的相关数据,自2008年起,有超过208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占调查城市的61%。
   由于维护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缺乏盈利能力等原因,连接污染源与处理厂的管网长期无人问津。城市合流制排水管网在远距离污水输送过程中,将近一半的污染沉积在管道底部,雨天排水“零存整取”。尤其是降雨条件下的入流入渗过程会导致水量瞬间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污水处理要提质 还得靠管网增效
   这也决定了,黑臭难治理与城市管网系统密切相关。甚至有业内人士就曾表示,“管网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由于排水管网缺乏维护,本应流进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却‘跑、冒、滴、漏’到了江河之中。根据E20《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省份县城污水厂的负荷率还不足60%。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是2.1亿立方米/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也就100多。
   这也意味着城市污水管网系统中地下水入渗现象依然严峻,如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污水混在一起进入了污水处理厂,这也使得很多污水处理厂天天闲置“晒太阳”。“清水入管,污水入河,污水厂浓度上不去,河道浓度就下不来。”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曾指出。
   如果将污水处理厂比作城市污水系统的“器官”,那么污水管网便是城镇污水系统的“血脉”。也正是在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厂提质增效等治理压力下,管网之“痛”加速凸显。为此,《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同时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生化需氧量(BOD)浓度提升到100mg/L。
   随后一段时间内,多轮政策相继驱动使得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正在向具有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精细化模式转变。不断攀升的污水排放量不仅需要同等或更大的处理产能、并配以足以攻克污水的相应排放技术,同时也对配套污水管网系统的收集、分类和排放效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更新迭代催生出万亿蓝海
   按照相应规划,到2020年,预计将新建和铺设超126000公里的排水管道。要让其实现“大改”,为优化排水管网腾出空间,不仅难度大,时间周期也很长。业内认为,排涝泵站、水闸等相关设施老化,管网系统的衔接复杂等问题,都让本来就无法匹配城市发展的地下排水设施更难满足需求。仅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来看,其改造内容就包括雨污分流、海绵设施、新建雨水管道、一体化泵站等。
   这也必然会催生出很多新的市场机遇。市场分析指出未来8至10年间,城市排水管网的完善与修复将迎来上万亿元资金的投入。如对污水管网探测、监测、检测、诊断的需求大大增加,污水管网非开挖修复市场逐步爆发。若以城市水系统高质量发展为标准,光污水管网就有10000亿元的投资缺口,加上雨水管网一共超过了20000亿。
   同时,污水管网养护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也会逐步普遍。以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治污,社会资本看中的是具有回报机制的污水处理厂。而污水处理费只能勉强覆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而污水管网的运行,还需要财政付费。值此背景,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捆绑在一起的“厂网一体化”项目被寄予厚望,也将为相关上市企业带来新一轮增长空间。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台湾青年亲历大陆“民主协商实践”分享记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今年1至7月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9%
两岸青年“以舞会友”促街舞融合发展
(台海观澜)“海青节”折射两岸青年交流两组热词
福州再推5000个实习就业岗位助台青“登陆”发展
福州市仓山区闽剧协会揭牌 致力推进闽剧振兴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全球首个双塔通量观测平台在福建上杭揭牌运行
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于八月中旬在榕召开
“2023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