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直播“业绩”靠刷出来 商家大多赔钱

时间:2020-11-14 17:04:13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原标题:直播“业绩”靠刷出来,商家大多赔钱

  记者了解到,直播带货的收费主要以坑位费(即指定主播带货商品需要支付的费用)和佣金两部分构成,具体金额和比例,则由带货主播的影响力决定。但围绕“影响力”这一指标的造假,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

  首先在观看人数上,可“操作”的空间很大。记者在多个二手交易平台检索发现,某短视频平台花80元,可以在直播中刷上百的观看数据;某电商平台的直播,150元能买到1万的观看数据。此外,在一些QQ群和微信群中,还有专门组织真人粉丝进行直播刷数据的商家,粉丝进入直播间观看几分钟,就能拿到酬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虚假流量只能欺骗观众,造假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商家而言,带货的主播同样有“套路”可用。电商从业人员王方圆告诉记者,在直播带货的销量统计上猫腻很多。例如,一张手机贴膜,事先提高标价,标为100元,带货时5元卖出,卖出2万张,再找人刷单8万张,对外宣称销量10万张。然后按照100元来算销售额,如此一来业绩轻松过千万元。

  对商家而言,直播带货商品退货率高,算入产品成本、运营成本、物流成本,再加上动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坑位费,只能亏钱。“主播可以拿着泡沫数据再去‘忽悠’下一个商家,去要求高额的坑位费。”王方圆说。

  业内人士表示,造假成本低、监管有缺位,是产业链形成的主要原因。记者在询问几家从事刷浏览量的机构时,对方表示不论是刷浏览量还是刷单,基本不会被查处。一方面是商家、刷流量机构、电商平台,分属不同地域,地方市场监管等部门跨地域管理和执法存在难度;另一方面,高流量、高销量能给电商平台带来热度和人气,部分平台“乐见其成”,作为直接监管者,疏于对这类行为的管理。

(文章来源:潍坊晚报)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