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守牢“绿底色”唱好“富民歌” 开化走好“绿色小康路”

时间:2020-10-19 09:17:43  来源:闽商界  作者:青鸾传媒  点击:

原标题:守牢“绿底色”唱好“富民歌” 开化走好“绿色小康路”

  百里青山连绵,一江碧水穿城。地处浙、赣、皖三省交界的开化县,是钱塘江源头,也是浙江的重要生态屏障。

  多年来,开化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生态优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一江清水送下游

  10月18日清晨,百丈际山脚,一湾清水从开化县何田乡柴家村淇源头自然村中心蜿蜒而过,泛起一团好看的氤氲。

  66岁的余明贵拿着网兜,到自家鱼塘为客人捞起两条大草鱼。淇源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坑塘,均采用古法养殖,天然无污染,一年可以出产1.5万多斤清水鱼。

  “这几年,清水鱼的价格从每斤十几元一路涨到三四十元。”余明贵说,自己就是靠养鱼,不到4年还清了家里的近20万元债务。

  一江清水送下游。清水鱼,是开化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的一个缩影,如今其年均产值已近3亿元。

  为了打响产业“生态牌”,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产业绿色发展扶持政策,帮助开化的龙顶茶、蜂蜜、红高粱等特色农产品“出山”“出海”,并带动全县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增幅15%以上。

  何田乡党委书记陈婉丽说,在开化,“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今的淇源头村,水清鱼好,每家每户还通上了生活用水排污管。

  手里有了闲钱,余明贵还开办了农家乐。他说,自己要保护好水源,不会让污水流入淇源溪。

  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

  不但产业发展“变绿”,在“生态立县”战略指引下,开化的乡村风貌也迎来了一次次美丽蝶变。

  原本“人贫地瘠”少人知的齐溪镇龙门村,近年来因为“避暑胜地”而声名鹊起,村里陆续开起了50多家民宿。

  “迎香阁”民宿的老板张夏九,是村里资历最老的生态护林员之一。他说,20年前的龙门村,“穿衣靠养猪,用钱靠砍树”。张夏九清楚记得,2013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筹谋下,龙门村开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和水环境,发展民宿和旅游业。

  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溪变清了,路变平了,村更美了,一排排“龙门客栈”装扮一新,开门迎客。龙门村一跃成为国家3A级景区。2019年,全村旅游收入超1500万元。

  “虽有疫情的部分影响,但这个暑假,我家客栈有七八万元收入。”站在村口,看着风景如画的新村貌,张夏九内心欣喜。

  在开化,像龙门村这样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实现美丽蝶变的例子比比皆是:“垃圾不落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华埠镇金星村;靠着岸绿水清,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的音坑乡下淤村……

  “绿色小康路”越走越宽

  从“生态立县”的振臂一呼,到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探索先行;从“一江清水出开化”到“百里金溪画廊”的实践;从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到全域旅游发展,开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这些年,为保护好生态,开化先后关停污染企业278家。今年1月至6月,开化出境水Ⅱ类以上水质占比98.9%,空气优良率99.4%,各项主要生态指标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正为开化未来发展描摹出一幅新图景。数据显示,开化游客人数已从2013年的450多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14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守护好了绿水青山,开化的“绿色小康路”正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一艘外轮在福州罗源湾触礁搁浅后获救
赵龙在厦门大学调研
赵龙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厦门航空开通福州往返金边直飞航线
六国总领事走进福建泉州共度元宵佳节
莆田,一座“闹春”的城市
赵龙在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强化产品供需对接 用好“四通四到”机制  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题增活力
赵龙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德国留学生福建体验“中国客家狂欢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